董卓为何要废除汉少帝刘辨?
既然少帝刘辨有如此多合法性,那么董卓为何要废除刘辨呢?其中原因错综复杂。
第一,直接原因。
1.少帝刘辨的靠山没了。
少帝刘辨被立源于长子以及背后外戚势力的支持,然而在和宦官集团火并的过程中,两方势力在这场斗争中同归于尽:何进被杀,宦官集团全部被诛杀干净。少帝刘辨赖以依靠的力量被除掉,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以袁绍为首的士族势力相对比较弱小,在京城洛阳并无可以拿得出手的兵力对抗董卓,这也是让董卓得以废除刘辨的最直接原因。
2.董卓认为刘辨比刘协更聪明。
根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
卓与帝语,语不可了;乃更与陈留王语,问祸乱由起,王答,自初至终,无所遗失。卓大喜,以王为贤
在何进部和宦官火并的时候,少帝刘辨和弟弟刘协被宦官挟持逃出皇宫,最后在北芒阪被董卓找到,迎回宫中。
在这个时间里,董卓很是关心事情始末,就问皇帝到底怎么回事,不知道皇帝是太害怕还是本来就糊涂,居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。要知道刘辨这个时候已经是十四五岁了,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,居然啥也说不明白。董卓就非常不高兴了,就问一旁的少帝的弟弟刘协,刘协才九岁。
刘协才思敏捷,讲起来话来头头是道,把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,说的明明白白,让董卓非常高兴。面临生死关头,刘协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楚,说的那么明白,即使面对这个凶悍的武夫,刘协也没有感到害怕,不得不让董卓佩服。
从这里董卓就认为刘协比刘辨强多了,在他看来王朝丧乱,就是主上不明导致,以后的皇帝必须聪明才能够治理国家。
3.董太后是董卓的族人。
根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
且为董太后所养,卓自以与太后同族,遂有废立之意。
刘协的亲生母亲是王美人,在和何皇后争宠的过程中被人毒杀。刘协就被送给汉灵帝母亲董太后那里抚养,而董太后被董卓认为是他的族人,而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,就这层关系,董卓认为他和刘协更亲一些。
因此董卓就萌生了废除少帝的想法。
第二,根本原因。
以上几点也就是董卓废除少帝表面原因,也就是直接原因吧。而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他需要通过废除旧帝迎立新帝所达到的目的。
1.树立个人权威。
董卓前半辈子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并州和反叛势力作斗争,朝中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力量。外戚和和宦官势力被清除了,就剩下士族势力和各地豪强,要压制这些人,大义不能够丢,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皇帝作为盾牌。
少帝刘辨是先帝所立,这和董卓没有关系,也不会对董卓有所感恩,反而会埋怨董卓舞弄权柄,因此对于董卓来说另立一个新帝不但可以废除旧的势力,还可以让新帝产生对自己的依赖。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,他可以通过废立旧帝试探出朝中的势力大小,以及对他的粘合度:哪些人服从他,哪些人反对他,这样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。
通过废除旧帝,可以扩大自己的权威,震慑朝中不从的反对势力,从而提高个人的权威。
2.为日后自立为帝做准备。
从后来历朝历代的情况来看,大凡权臣夺取皇位大多会通过废除旧帝立新帝,以此来为自己登基做准备,这点在曹魏时期的司马昭就表现得淋淋尽致,通过废除旧帝极大的巩固了权力,从而让更多的人选边站,为自己做皇帝打下基础。
因此可见,董卓并非头脑发热的废除少帝刘辨,而冒天下大不违迎立新帝刘协,也是出于自己利益考虑的。
汉少帝后来的结局怎么样了?
公元190年,也就是少帝刘辨被废后第二年,山东各地的诸侯开始起兵讨伐董卓。董卓害怕这些诸侯们迎立刘辨来对抗自己,就让部将李儒去将刘辨毒死,彻底断掉了诸侯们的希望。
李儒拿着毒酒告诉刘辨说:“请你喝了这杯药吧。”刘辨大怒,说道:“我根本就没有病,为何要我吃药呢?你们只不过想杀我罢。”刘辨不肯喝,李儒就让人按着他喝,刘辨无奈,就和妻子唐姬饮宴而别,刘辨哭道:“我们以后再也做不成夫妻了,你以后也不要嫁给入皇家。”刘辨说完就喝下毒酒而亡。
宁为太平犬,不为乱世人,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够幸免,刘辨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,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大地和嗷嗷待哺的天下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